“尽管当前资本市场受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我们仍然对市场充满信心。政策、市场和资金等多方面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的资本市场将展现出更为活跃和繁荣的景象。”
在刚刚结束的思维财经&投资者网2023年度思维财经投资者年会上,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表达了他对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杨德龙坚定看好的理由是什么?还有哪些风险值得关注?当牛市行情来临时,哪些资产值得配置?下文是杨德龙演讲实录。
2024年牛市行情将至
11月3日,前海开源基金提前六个月召开了一场关于2024年投资的报告会。作为首家发布2024年投资策略的基金公司,我们深信,当前正是布局投资的绝佳时机。
过去的十年,前海开源基金在市场的关键节点上,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立场。
例如,在2014年初,前海开源基金首次提出A股市场将迎来一轮十年一遇的大牛市。随后在2014年7月,这一预言成真。
而在2015年5月21日,当市场出现暴涨、快牛和疯牛的时候,前海开源基金警告A股市场已经泡沫巨大,及时提示创业板的风险并全面降仓,成功躲过了随后的三次股灾。
第二次,前海开源基金在2016年2月提出,经过长达9个月的空窗期后,应该全面加仓,布局中国的白马股,主张要抓住中国好公司跌出来的机会。果不其然,白马股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涨幅高达5到10倍。
虽然上证指数在过去十几年里51次跌破3000点,但每次前海开源基金都坚信它能够51次重新站上3000点。如今看来,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3000点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可靠的底部。
同样在2018年10月,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众多股票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受挫之时,前海开源基金仍坚持全面加仓的观点,结果在2019年迎来了一波行情,并一直持续到2021年。
前海开源基金在过去的十年中,三次建议布局的点位,都准确地捕捉到了市场的底部。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我们对市场大势的深入分析和精准判断。
去年10月市场大跌的时候,前海开源基金动用2.9亿的自有资金收购了其他基金产品。随后在12月和今年1月,市场出现了大幅上涨。基于对后期市场的信心,前海开源基金又自购了近3亿的基金产品。从去年9月至今,前海开源基金已经累计使用近5.8亿的自有资金来购买基金产品,用真金白银表达了信心和决心。
如今,前海开源基金再次站在市场的风口浪尖,积极发声,宣称新一轮牛市已在脚下,2024年将是牛市行情的一年。
新局势带来新机会
为什么前海开源基金在这个时候如此看好市场呢?这与全球局势变化有关,包括经济及政策变化。
近段时间,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引起全世界关注,这表明中美关系在短期至少有一个缓和的迹象,有利中国资产的信心。
过去的31个月里,外资出现了显著流出,统计数据达到了上千亿。许多外资受到美国政策的影响,特别是美资,他们选择撤出中国。然而,我认为这是暂时的现象。
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我国不断出台新的经济政策,提振经济的表现和投资者的信心,美联储加息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2%,远低于市场的预期。经过11次加息,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已经提高到5.25%到5.5%的高位。高基准利率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已经导致三家银行破产。如果不是美联储、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机构FDIC发布联合声明,对中小银行储蓄的钱提供全面担保,美国可能有很多中小银行破产。美联储在继续加息时必须考虑高利率对经济和美国中小银行的潜在影响。
我大胆预测,12月份美联储可能不会再加息。实际上,本轮加息周期在7月份的加息已经是最后一次。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美元指数从高位回落,美债收益率大幅下跌,人民币也出现了大幅反弹。美联储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偏差未来会越来越小,这将推动人民币的反弹。2024年的牛市实际上是估值修复的一个行情,从严重低估到合理估值,将带来一波大行情。
此时,很多优质股票现在的价格已经是高点时的三折四折。这个打折力度比“双十一”的打折力度大得多。
当前的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身处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中国作为其中一极,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0%,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逐步演变而成的G2格局,突显了两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未来的世界格局可能是中美在竞争中合作,在经贸、政治等多领域角力。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依然密切,产业链互补而非竞争。
两大风险需关注
国内经济今年出现了复苏,但复苏的力度并不大,属于弱复苏。与去年相比,今年各行业有所增长,特别是消费增长,其中餐饮、旅游和酒店等聚集型消费增长较快,但耐用品和奢侈品消费下降幅度较大。当前经济增速下降明显,处于下行周期,疫情又加速了各行各业的下行,造成现在经济增速较低。
当前经济两大主要风险领域是楼市与地方债。2024年政策或将聚焦于化解这两大风险,通过实施重大政策来扭转局面,经济复苏有望超出预期,资本市场将迎来一轮大牛市。
楼市正面临严峻挑战。许多地区的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成交量也显著下滑。房价下跌对开发商的影响并不大,但房屋销售困难对开发商才是致命的打击。许多开发商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甚至有些已经破产。
回顾2016年,当时房地产市场过热,中央推出了“房住不炒”的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然而,七年后的今天,楼市面临的问题与当时截然不同。现在的挑战是防止房价过快下跌,避免对居民资产负债表造成过度冲击,从而影响消费和投资者信心。
开发商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创造首富的群体,而是背负巨大债务压力的“首负”。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了要认清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形势,因城施策,适时适度调整房地产政策。随后出台了如“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按揭贷款利率等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虽有些刺激效果,但不足以改变人们对楼市的悲观预期。
此外,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除了一线城市外,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此后取消的一线城市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政策或将产生积极影响。这将释放出大量需求,虽然无法让楼市重回繁荣,但至少能够稳定市场,使开发商有机会通过促销来回收资金、避免破产。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房企,央行应给予及时的金融支持。
三类资金推动上涨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不仅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其自身也会受到预期变化的影响。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目标以来,证监会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量化交易和转融通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力度空前,然而大盘仍在3000点附近徘徊。这说明影响资本市场的因素并不仅在于资本市场本身,而在于市场生态的长期改变。
在短期内,市场生态的改变需要依靠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以建立长期的生态环境。然而,这并不能立即解决市场的燃眉之急。市场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有了信心,资金就会流入,A股市场从来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过去两年,居民银行存款增加了40万亿,但这些钱并未流入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渠道,主要原因在于对未来经济的担忧。
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反而对资本市场的明年表现更有信心。过去十年,房地产市场是财富增长的主要引擎,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的金融属性逐渐减弱,居住属性日益增强。未来,居民储蓄将转向股市,因为这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
现在,沪深300的市盈率已经接近历史大底的位置。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这轮调整的最低点在哪里,但我们判断市场已经具备了底部的特征。此时此刻,是一个买入的好时机,而不应过分关注短期的波动。这是一个非常时期,我们只关注大趋势和短期机会,而不关注微小的波动。
此外,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各部门都在出台政策。有人问政策会出到什么时候,其实政策会出到经济复苏、地方债风险得到缓解、股市上涨为止。目前出台的政策都是小政策,未来肯定会有更大规模的利好政策出台。
从市场角度来看,现在已经是底部区域。A股市场已经51次跌破3000点,但都迅速收复失地。统计数据显示,3000点之下运行的时间和下跌空间都远远小于3000点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是买入的机会。
哪些资金会进来呢?我认为主要是三类资金:居民储蓄、机构资金和外资。居民储蓄是市场的主流资金,机构投资者将提高权益配置的比例。此外,外资也会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力量。尽管目前由于中美关系和A股市场的下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亏钱效应,但外资仍会继续流入A股市场抄底并赚取汇率上涨的钱。
在三类资金的推动下,市场上涨的机会远远大于下跌机会。目前,为了支持市场上涨和提振信心,所有流入市场的资金水龙头已经全部打开,而流出市场的水龙头则被拧紧甚至直接关闭。这些措施让多头力量超过了空头力量。为了建设金融强国,对于看空、作空、唱空和掏空市场的行为,公安机关将进行严厉打击。对于大股东减持和再融资行为,监管机构将加强监管,并出台新规。对于破净和破发的公司,不能再进行融资。这些措施实际上已经关闭了流出市场的水龙头。
虽然这些措施短期内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但一旦市场出现第一波上涨,各个资金水龙头的水将迅速流入市场,市场的行情可能会超预期。因此,我们不必担心明年行情的资金来源。中国市场从不缺少资金,缺少的只是信心。而现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资产配置三大优选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优质的资产核心资产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稀缺性的好房子,如北上广深核心区域的房产。这类房产下跌空间非常有限,甚至每次下跌都是一个抄底的机会。
另一类核心资产则是好股票和好基金。许多人仍然把股票当作一个代码来炒,但实际上如果你看好的房子打了三折,大多数人会选择购买。然而,当面对股票时,即使知道它是一个好市场,许多人仍未选择购买那些打了三折的好股票。
实际上,对于所有人来说,真正好的资产是可以给你带来持续红利的优质公司的股权。持有房产可以通过租房产生一定的现金流。然而,房产交易的困难较大且交易成本较高。相比之下,好的股票不仅流动性更好,而且长期来看是实现财产性收入的唯一途径。创业的风险较大,而通过资本市场买入已经成功的公司是成本最低的创业方式。当牛市来临时,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消费自然就会增加。因此,发动一轮大的牛市可以解决当前经济中的许多问题。
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如果明年有一轮大行情,我们应该如何配置资产呢?
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传统行业的投资机会已经不大,即使楼市出台重大政策,也难以让房地产重回繁荣状态。因此,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公司都面临较大的挑战,更多公司的任务是生存下来。未来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是三个方向的公司:消费类、新能源类和科技类。
首先,消费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品牌消费品具有长期的生命力。巴菲特之所以成为股神,就是因为他长期坚定不移地投资消费品股。因此,消费类的龙头企业这两年跌得比较多,但我们要确认它们能跨过这个经济周期,是未来能够活得更好的公司,我们可以进行布局。例如,白酒、中药、食品饮料现在是一个布局的机会,当然也可以购买一些优质龙头基金,间接持有这些好公司。消费是持久的,虽然增速不快但是比较稳定。
其次,新能源类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现在都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等问题。但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因为未来大方向还是新能源。传统能源将会枯竭,而我国在传统能源领域除了煤多以外,70%石油是进口,40%的天然气是进口。因此,未来新能源是国家战略,现在迎来了投资机会。
最后,科技类的投资机会也不容忽视。今年AI非常火,对科技股的投资要重视起来,未来可能会产生伟大的公司。但科技股投资的风险也很大,投资比例要控制好。
近年来,居民储蓄从楼市转向股市的趋势愈发明显。事实上,早在2018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的楼市与股市市值基本持平,而中国的楼市市值则是股市的10倍。这也导致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20年的黄金期中出现了大量的居民储蓄涌入,进而造成了楼市的供过于求,以及部分房地产价格的虚高。
如今,随着问题的累积,房地产市场正面临诸多挑战。相比之下,股市则被视为一个被低估的价值洼地。
目前,中国家庭资产中有70%配置在房地产上,而配置在股票和基金上的只有3%;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恰恰相反,27%的家庭资产配置在楼市,配置在股票和基金上的则达到33%。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在过去十几年间能够出现长达十年的牛市,从而为民众带来可观的财富并激发消费信心,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上,这与家庭资产配置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中国特色价值投资。它是基于A股市场大起大落的特点,结合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一种投资策略。在具体操作上,投资者一方面要关注底层资产,坚持购买优质公司;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市场出现泡沫时果断减仓以降低风险,而在市场处于底部时则应敢于加仓以扩大收益。这样,投资者才能真正适应A股市场的节奏,准确判断市场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操作策略。
华尔街有句名言:“预测往往是不靠谱的,特别是关于未来。”的确,许多机构对于未来的预测都曾出现过失误。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预测,而应该通过分析和研究来寻找机会。在当前环境下,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善于寻找并抓住机会。尽管短期内悲观者可能是正确的,但长期来看,乐观者更有可能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