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是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有不少大四学生在下沙校区参加考试。
“周六和周日,进考场和出考场,总是很安心,因为总能看到那个熟悉而温暖的身影。”自动化学院考研生张浩嘉说,“洪哥”寒冬中站在那里,就像家人一样。
他口中的“洪哥”。就是他们的杭电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张卫洪,在杭电,他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那个“带着媳妇天南海北去家访的辅导员”
带着媳妇,天南海北去家访
今年暑假,张卫洪的“座驾”历史同时期行驶里程又创了新高。手机导航的痕迹显示,他去了云南、贵州、湖北、黑龙江、安徽、江苏等地,而且尽是一些不是广为人知的具体地方。
“那时张卫洪老师又出去家访了,据说行程上万里。”杭电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汉玲老师解释。
家访对中小学生而言,很普遍。对大学辅导员来说,因为带的学生多,能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一下已经是不容易,何况是跨区域面对面的家访。
北到哈尔滨,南至云南曲靖,张卫洪一有空就利用假期进行家访。如今的大学生情况比较多元复杂,“有的学生遇到了生活适应问题,有的学生遇到学业难题,需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从而家校联合解决问题”, 张卫洪说。
有一名云南学生的高中班主任老师当面见到张卫洪时特别惊讶。“这名学生高考考得不错,是我的骄傲,但我们是寄宿高中,管得严,到了大学少了严管,他学业难免会下滑,我有想到大学老师会来找我这个高中老师一起想办法。”这名高中班主任老师说。
目前,张卫洪利用寒暑假已经家访了50多个遍布十几个省的家庭。有时候,他还带上自己的媳妇儿一起去家访,张老师的吕老师是杭州一所中学的班主任,吕老师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俩没啥特别的爱好,卫洪出去家访,我们就直接开车去,还一路交流学生工作的心得。”
“没有什么事,是来家里吃顿饭解决不了的。”
“跋山涉水”跨越大半个中国去家访,张卫洪都有个“望、聊、思”的过程。比如偏远农村,一看家境以及父母亲说到孩子时的表情,联想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生活及学习情况。在和父母亲或爷爷奶奶聊天中,张卫洪设法了解孩子的成长足迹,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便到学校后加以重新唤醒或强化。
“每个孩子在大学的情况,基本就是他们童年时期埋下种子的延续,好的不好的都有。”张卫洪感叹。
去学生家庭家访,似乎并不是性价比很高的学生工作方式,但张卫洪认为值得。“有些学生,在大学里因为不够自律导致挂科,或者因为打游戏把生活搞得糟糕,去他们家庭看看,可以和父母亲一起找到办法,或者学生工作中换个思路,最后大多效果都很不错,有时真的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张卫洪说,自己家访也有几个原则:一是“能不让学生知道就不让知道,因为有的学生比较敏感,有戒心”;二是“不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碰到家里在吃饭,聊个半个小时就走,不在家里吃饭”;三是回来后,都要写家访笔记,进行案例分析设法改进针对具体学生的工作。
事实上,张卫洪老师天南海北去家访,从中可以看到他就是一个“把工作当成生活的人”。来自宁夏的柴卓锐同学说:“我们班很多人都去过张老师家里吃饭,那里很亲切、随意,张老师家人把我们当家人看待。”
“爱人也是老师,我们互相支持对方的工作,经常聊怎么做学生工作,我的父母亲也很理解支持,一段时间学生不上门吃饭,家人还问我咋不叫学生来。同学们和我一起做饭、我给他们做红酸汤和烤鱼什么的,吃完饭后一起收拾,一起拖地,过程中什么事都能聊,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我的信任。学生工作不应该只是在我的办公室,在那里学生容易受拘束不愿意讲。”张卫洪老师对记者说,没有什么事是来我家里吃顿饭解决不了的。
被需要的“洪哥”
张卫洪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思政教育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杭电工作,中等身材的他“温和而有力量”,学生们都喊他“洪哥”。
因为学生生源地基础教育水平不均衡,有学生面临学业困难导致挂科。看到因学业困难带来的焦虑,张卫洪比谁都着急。他在同学们中间组织“学业互助小组”,还有各种篮球、游泳群,大家互相帮助,比如学业差的学生篮球好则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提高球技等。
一位同学说:“洪哥组织互助小组,让我辅导挂科同学,中等成绩学生做我的助手,我也可以帮他们学习提升。”
张卫洪带的杭电自动化学院大四学生有几百人。有学生调侃,张卫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熟悉,哪个学生瘦了胖了他都知道。
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为感情问题旷课,张卫洪想办法也没用,联系了他的父母,大家一起想办法。后来这位同学成功度过情感难关,才想起要谢谢张老师:“几百个学生,所有的学业问题、感情问题,张老师都在想办法,他真的很上心。”
手机24小时开机,学生随时可以联系到他,哪怕是深夜。有家长给张老师打电话,甚至有哭诉2个小时,他都耐心聊天安慰。许多杭电的老师都说:“在路上主动给老师打招呼,彬彬有礼的,很可能就是张卫洪的学生”。
“谈不上奉献,我就是热爱学生工作,我从本科时期就是学思政的,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事业,我在学生工作中获取的快乐,无与伦比,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呢!”张卫洪说,自己工作的最大动力就是“同学们叫自己‘洪哥’”,被人需要,被学生和家长们信任,学生们无意中说的‘洪哥说的肯定对,要听’,让自己充满温暖,“学生待我如兄长或者父母,我不能辜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