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趋势,作为地区经济的映射,对于判断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至关重要。人口扩张型城市往往预示着更光明的发展前景,而收缩型城市则相反。随着各地统计公报的发布,过去一年的人口流向得以揭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区域发展的差异。
广东、浙江继续稳居常住人口增量榜首,但其优势地位正面临挑战。与此同时,东北三省人口持续净流出,这一现象在最近三年尤为显著地出现在某些“人口大省”中。中部六省的常住人口普遍减少,但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东北三省人口仍呈负增长,但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吉林省去年常住人口减少9万,为近十年来首次将跌幅控制在10万以下;辽宁省减少15万,亦处于近十年低位。黑龙江虽未公布数据,但估计其常住人口仍为负增长。然而,黑龙江可能是近十年人口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但其人口流出速度似乎在放缓。这种变化可能与大城市生活压力增大、近年来“回乡热潮”的兴起以及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为家乡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关。吉林甚至出现了跨省净流入4.34万人的罕见现象。
在中部地区,湖北成为去年净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而人口总量排名前三、二、七位的河南、山东、湖南,常住人口分别减少了57万、40万和36万。这三个省份自2014年至2020年均保持人口正增长,但在过去三年中却急剧下滑。中部其余省份,如江西、安徽、山西,同样呈现常住人口下降趋势。深入分析发现,中部六省人口减少的原因并非单一,既有自然减少(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也有因人口迁徙导致的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例如,河南常住人口大幅下降主要归因于大量人口净流出,而湖北和安徽虽人口总量下降,却仍实现了人口净流入,其中湖北以净增12.4万人口在中部六省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