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关于假期调休的讨论热度不减。“五一其实只放一天假”等相关话题持续引发热议。许多民众对当前的假期调整方式表示不满,指出这种调休并未实质性增加假期总量。他们抱怨,在清明与五一的调休安排下,连续几周的“双休”变为“单休”,需承受连续“六天班”的工作压力,令上班族疲惫不堪。
放假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反映出我国在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方面已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社会发展,法定节假日数量增多,对休假权益的关注度与期待值随之提升。然而,如何使放假真正回归其“休息”本质,成为当下社会公众关注焦点。对于假期调休引发的种种不满声音,我们必须给予重视。
以近期的清明节为例,尽管名义上有三天假期,但对远离家乡的上班族而言,往返交通消耗大量时间,实际休息时间极为有限。为实现这三天集中休假而进行的调休,导致连续六天高强度工作,使人身心疲惫,且牺牲了正常的双休日。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决策者应更多从普通上班族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安排假期才能更好地满足其休息需求,而非仅依据日历,简单划拉调休,使得假期效果大打折扣,令上班族无所适从。
实现放假真正服务于“休息”,需要在遵循既有共识与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劳动者的个性化休假选择。目前,全年各类节假日及周末的总天数已达成广泛共识,且在确保带薪休假总天数不变的情况下,应鼓励劳动者自主规划休假。以即将来临的五一节为例,法定假日为1天,劳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将其与前后周末合并,享受3天或5天的连休,也可保持双休日不变,仅在五一当日休假。在当前强调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广带薪休假的大环境下,允许劳动者灵活错峰休假,理论上并无政策或法律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