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洒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郊外,一座历史悠久的庄园中,一曲《茉莉花》悠悠响起,旋律融合了东方的柔和与独特的韵味。演奏者赫伦萨·维克托利亚,身为世界扬琴协会的主席,运用匈牙利的传统乐器辛巴龙演绎了这首中国民乐,展现了辛巴龙低音深沉、高音清亮的特色。
辛巴龙,这一匈牙利的古老击弦乐器,其外形与中国的扬琴相似,均为梯形结构并使用击槌,两者同属于全球扬琴家族的一员。据赫伦萨介绍,扬琴与辛巴龙拥有共同的起源,历经数千年和多元文化的洗礼,各地扬琴在形态、音域及演奏技巧上发展出了各自的特色。
1991年,世界扬琴协会在匈牙利成立后,成为了连接欧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等地扬琴演奏家的桥梁,促进了国际间扬琴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
在中国音乐学院的扬琴课堂上,来自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赠送的辛巴龙与传统中国扬琴并列摆放,学生们不仅能驾驭中国扬琴,也掌握了辛巴龙的演奏。教授李玲玲强调,尽管中国扬琴与辛巴龙在时空上相距遥远,但演奏技法仍存有共鸣,体现了乐器艺术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备全球普适性的特点。
李玲玲还将扬琴视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符号,其传播历史映射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历程。扬琴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路径传入中国,逐渐成为民族乐队的核心乐器,以及民间艺术中的常见伴奏。
今年3月,正值中匈建交75周年之际,《扬琴之韵 中匈之情》音乐会在重庆成功举办,赫伦萨与李玲玲携手辛巴龙与中国扬琴,演绎了《茉莉花》与《查尔达什舞曲》,以音乐搭建起了跨文化的沟通桥梁。
李玲玲回忆起那场音乐会,认为音乐超越语言,能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心灵对话,自己在演出的同时,也成为了文化交往的使者。赫伦萨则展示了一盒来自世界各地扬琴演奏家赠送的击槌,每种材料的击槌都能带来不同的音色,适应多样化的曲风。她认为,音乐和文明的交流能够激发创新,推动各种文明共同发展,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