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分析经济学家周其仁出席座谈会
5月23日,周其仁出现在一场备受瞩目的座谈会上,这场会议因其少见的“企业和专家”组合而引人关注。回望过去几年中的同类会议,它们多带有纠正偏差的色彩,但此次会议因紧随三中全会而显得尤为重要。会议前夕的广泛调研与讨论是惯例,因此,会议公报及与会者背景、观点成为了预判三中全会议题的线索。
周其仁,一位被标签为“公知”、持右倾自由化经济观念的学者,在这样的场合亮相,其意义耐人寻味。会议中,包括周其仁在内的九名代表分别就电力改革、风险投资、科技创新、民企治理、外资环境、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民众改革受益感、城乡融合及宏观经济管理等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周其仁的关注点落在了增强民众对改革成果的感受上,这直接关联到收入分配问题,尽管这并非他研究的主攻方向。
周其仁的参与引发了广泛关注,其文章《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在上周末广为传播,文章核心在于指出当前经济困境的解决之道——改革与创新,其中特别强调降低体制运行成本。理解周其仁的关键,在于“产权”这一概念。他长期推崇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的理论,并在其著作中反复探讨产权问题。产权的明确与改革、成本降低及民众的改革受益感紧密相连,中国改革的历史证明了合法化民众的合理行为能有效促进社会进步。
周其仁特别指出农民在改革进程中的获益不足,认为应建立自由土地市场,赋予农民对其土地资产的合法处置权,如同城市居民通过房产市场获得财产性收入一样。这背后的逻辑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而即将到来的三中全会被预测可能在土地市场改革上迈出重大步伐。
提及“三次分配”时,一次分配作为基础,效率最高,影响最广。在现有形势下,土地市场作为规模庞大的领域,对其进行改革以促进公平与效率,似乎是最符合逻辑的选择。对于想深入了解这一系列政策动向和背后逻辑的读者,推荐几份相关研究报告和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一书,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