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全球首次月背取壤有何看点
6月2日清晨,嫦娥六号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协助下,安全抵达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定区域,标志着着陆任务的成功实施。
这次任务起始于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火箭自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准确步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的5天内,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心操控下,探测器完成了近月制动,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历经数日的准备,嫦娥六号最终实现了月背的平稳着陆。
嫦娥六号探测器结构复杂,包含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及上升器四部分,总重量超过了8吨,较嫦娥五号更为庞大。长征五号作为我国现役唯一能够承载如此重量前往月球的火箭,承担起了运送嫦娥六号的重任,它因体型宽大而被昵称为“胖五”。此外,嫦娥六号还搭载了来自法国、欧空局、意大利及巴基斯坦的多种科学仪器,展现了国际合作的精神。嫦娥六号全球首次月背取壤有何看点。
着陆前,嫦娥六号面临的首个重大考验是近月制动,这一操作需精确控制减速以确保探测器能被月球引力捕获,而非逃离或坠落。此步骤极为关键,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与嫦娥五号相比,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着陆并采样,这一创新之举带来了新的挑战——所有降落、采样及起飞过程必须依赖中继卫星完成,地面控制无法直接干预。
着陆后,嫦娥六号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月壤和岩石样本,包括表面采集与钻探取样。采样完成后,上升器与轨道器将进行复杂的月球轨道对接,然后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对接过程尤为艰难,需在高精度的轨道控制下实现,否则可能错失宝贵的对接窗口。
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作为目标采样地点,因其可能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蕴藏着对月壳演化及古老岩石研究至关重要的线索,因此备受科学界期待。
嫦娥六号的采样返回任务不仅融合了嫦娥四号的月背着陆与嫦娥五号的采样技术,还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月球乃至太阳系早期历史的认知,其科学研究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