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人民银行公布了5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经济领域的多个关键指标表现稳健。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达到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同时,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前五个月新增贷款额11.14万亿元,这一数字在历史上属于较高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则达到了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市场专家分析指出,当月融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信贷结构在持续优化的同时,利率水平维持在较低位置。尽管当前信贷增速受到去年高基数和短期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投放节奏更为均衡,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经营主体的实际支持愈发显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具体到信贷领域,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48.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1至5月的贷款总额同样创下了历史同期的较高纪录。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金融机构面临贷款需求不足和地方政府贷款虚增现象缓解的双重挑战,但5月新增贷款接近万亿元,考虑到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等因素,实际新增贷款相比上年同期实际上是增长的。这表明,通过去除不实成分,金融数据更加真实反映了经济获得的有效支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导向。
金融支持实体的实效性增强还体现在“挤水分”行动上,即去除企业过去可能存在的贷款虚增、低效套利行为,使得金融数据更加实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此外,5月末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显著高于名义经济增长速度,显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企业与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不仅支撑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也反映了财政政策的积极落地和融资结构的优化。
至于M2增速略显放缓至7%,业内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去年基数较高以及当前对金融数据去虚求实的主动调整。尽管如此,当前的M2增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符。
信贷结构方面,随着人民银行推出的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政策和向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领域倾斜的金融资源,信贷资源配置得到了持续优化。例如,4月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旨在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预计能有效拉动相关信贷增长。
贷款利率方面,5月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住房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反映出货币政策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积极作用。市场普遍预期,随着经济回暖,实际利率水平将进一步下降,不过未来的利率调整还需综合考量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