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国没义务搭救被困的美国航天员
6月5日,美国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乘坐波音制造的“星际客机”(CST-100 Starliner)启程前往太空,期待完成任务后能赶上庆祝六月节的家庭聚会。然而,原定于14日的返航计划因技术故障受阻,至今他们仍未归家,错过了独立日假期。这架飞船滞留太空已超一个月,波音尚未公布确切的返回日期,航天员们只能希望能在劳动节前回到地面。媒体:中国没义务搭救被困的美国航天员。
“星际客机”项目自始便波折不断,首飞从2017年推迟至2019年,且未达预定轨道。后续的无人测试飞行也因推进器问题受挫。尽管如此,波音仍决定直接进行载人任务,而非在无人测试中彻底解决问题。今年6月的载人发射尽管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却遭遇氦气泄漏和推进器故障,迫使航天员手动完成对接,目前故障排查仍在进行,返航时间一再推迟。
相较于中国和SpaceX的谨慎步骤,中国通过四次无人飞船试验确保安全后才进行载人飞行,SpaceX的“龙”飞船也历经多次无人及载人试飞才正式投入使用。波音的急于求成和质量问题频发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航天员的困境无疑是波音的责任。
若波音寻求第三方帮助,这不仅意味着对其自身能力的否定,也可能影响其与NASA的合作关系。理论上,除竞争对手SpaceX的“龙”飞船,只有中国的神舟飞船和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可能成为援救选择。然而,考虑到技术兼容性、政治关系及法律限制,特别是《沃尔夫修正案》,中国参与救援的可能性极小,且没有法律义务这样做。俄罗斯的联盟号因技术匹配和国际合作历史,看似更可行的选项,但救援行动涉及复杂的考量。
综上,波音飞船事件突显了该公司在航天项目管理上的不足,同时也展示了国际航天合作与法律框架的复杂性。这一事件提醒业界,航天器的研发与运营需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和周密规划,私营航天企业的表现差异也为行业内外提供了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