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张卡牌在二手平台标价16万元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经过上海辟谣平台的深入调查,所谓的“16万元卡牌”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市场交易,这一现象背后,除了公众因不了解实情而产生的误解传播,可能还隐藏着某些人刻意为之的炒作目的。有的意图通过制造话题吸引关注,借流量获取利益;有的则虚构高价,企图设置新的消费陷阱。
该卡牌主要受到中小学生群体的喜爱,其市场零售价仅为每张不到2元。这类卡牌采用盲盒形式销售,部分特定种类较为稀缺。尽管如此,“稀缺”并不等同于“极度稀有”。实地探访显示,市面上销售的各品牌卡牌,无论涉及何种IP或规格,其包装上均明确标注了卡牌种类及其获取概率。部分品牌甚至通过在线小程序提供卡牌抽取概率查询服务。
以这次事件焦点的卡牌IP为例,通过查询获知,所谓“最稀有”卡牌的出现概率为216分之1,且该系列卡牌在上海地区的发行量已过万箱,意味着市面上流通的此类卡牌数量达到数百万张。在如此庞大的供应量下,这些卡牌难以维持其不到2元的原始售价,并在二手市场上以每张16万元的惊人价格交易。
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标价16万元的卡牌更多是虚高。在主要的二手交易平台上,并未发现真正以16万元售出的卡牌,所有卡牌的近七日平均成交价仅为9.9元。卡牌的价格根据其稀有程度、IP以及类型,在二手市场上有贬有升,但总体价格区间合理,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