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乌反攻本土 俄军为何不驰援
乌军在2024年8月6日对库尔斯克地区的袭击,使得俄军的作战能力再次受到质疑。尽管作为战场上本已占据优势的一方,俄罗斯却让战争潜力近乎枯竭的对手侵入本土,令人感到意外。然而,这次事件揭示的问题并非俄罗斯独有,中国边境防御同样面临类似挑战。
中国与俄罗斯同为领土广阔的大陆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即便如人口众多的中国,也无法确保每一寸边境都有兵力驻守。原因在于边境线漫长,全面驻防成本高昂;且部分区域地处偏远,环境恶劣,驻防性价比低。俄罗斯库尔斯克事件凸显了边防建设的难题,尤其是与乌克兰接壤的地带,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防守难度大。
当时,俄军大部分有经验的部队正与乌军在顿涅茨克激战,留守本土的部队或是新兵,或是从前线撤回的疲惫之师。相反,乌军投入的是其最后的精锐机动预备队,受过北约装备和训练,战斗力强劲,其中不乏“换皮”北约士兵,甚至出现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整建制部队,远非俄军普通士兵所能抗衡。这反映出俄罗斯军队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导致部队间战力参差不齐。
若中国边防遭遇类似袭击,期望边防部队立即遏制攻势同样不切实际。乌军的突击模式几乎不顾后勤保障,迅速深入腹地。即便是行动高效的解放军,调动兵力填补边防漏洞亦需时间。因此,建立一支高度机动且战力强劲的防御力量显得至关重要,中国武警机动师正是这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