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2月下旬以来,日本国内流感感染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导致一些医疗机构和药房出现对症药物短缺的情况。虽然这段时间内实际发货总量已经超过患者数量,但厂商发货延迟直接导致了这一问题。有观点认为,部分医疗机构过度采购是造成库存失衡的原因之一。
发货限制始于最大的仿制药制造商泽井制药。今年1月初,医疗行业相关人士收到通知,流感特效药达菲的仿制药将暂停发货。尽管工厂在新年假期持续开工,但产量仍无法满足激增的订单。一家药企停止发货后,其他药企订单激增,产量跟不上需求,进而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根据厚生劳动省统计,截至1月12日的一个月里,流感感染人数约为680万人,而从药品批发商发往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流感药品数量约为1070万剂,全国药品供应充足。
神奈川医疗福祉大学高级研究员坂卷弘之指出,购买力较强的大型药店等机构可能之前已经大批量采购了相关药物。此外,在药品流通领域存在一种机制,即下单的前提是一旦库存过剩也可以向批发商或药企退货。然而,退回的药品由于不符合国家储存标准,即使还在有效期内,也经常被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