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摩托车 

终于找到:为什么中国电影总喜欢重述神话 重构经典形象

   2025-02-05 01:01:57 互联网56
核心提示:今年春节,《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电影同时上映,都源自《封神演义》。媒体调侃这次档期是两个哪吒的竞争,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影史票房上的成功,“哪吒才是真封神”的声音也逐渐增多

今年春节,《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电影同时上映,都源自《封神演义》。媒体调侃这次档期是两个哪吒的竞争,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影史票房上的成功,“哪吒才是真封神”的声音也逐渐增多。近年来,电影成为重述神话的重要途径。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元票房成为中国内地年度冠军,此后,西游和封神两大神话体系频繁出现在大银幕上。这不仅因为古代神话框架易于被观众接受,还因为这些故事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建构,具有多义性,为剪裁和重构提供了空间。

电影作为“意识形态腹语术”,在讲述神话时隐藏了言说机制,使得观众在不经意间接受了某种价值观。导演乌尔善认为,神话通过构建民族公共梦境来探讨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价值观,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知乎上关于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是否符合原著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答主罗罔极指出,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原著相差甚远。这个回答影响广泛,重新审视了经典形象的解读。《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强调了原著中妖怪的真实恐怖,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则更注重孙悟空的人性化。同样,哪吒的形象也在不同作品中得到了新的诠释。饺子导演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塑造了一个颠覆传统印象的哪吒,获得了巨大成功。赵霁导演则认为哪吒的精神更接近朋克,强调叛逆和自由。

乌尔善认为,神话故事永远与当下相关。戴锦华教授指出,西游记的主题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上世纪50至70年代,重心在于造反;80年代后,取经成为主文本。《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被定位为被降之魔,引起一些人的反感。郭子健的《悟空传》则将取经故事视为一场骗局,反映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幻灭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则与网络一代的民族主义认同有关。

《封神》三部曲探讨了父权、偶像崇拜等命题,通过文王和姬发、纣王和殷郊的父子关系,呈现了权力与欲望的交织。电影提供了解读的空间,引发了对国际政治的讨论。神话的讲述已经进入与新世界秩序互文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裹足不进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裹足不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cn.gzbj58.com/news/168228.html

反对 0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裹足不进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1991659015@qq.com 客服QQ:199165901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99165901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