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积极姿态。总理莫迪与谷歌CEO会面讨论了AI在印度数字未来中的角色,马哈拉施特拉邦正筹办印度第一所AI大学,印度防长也看好班加罗尔的AI潜力。此外,印度与法国联合主办了人工智能行动峰会,莫迪访问法国及随后的美国之行都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议题。
印度《商业标准报》引用彭博社专栏文章称,中国在全球顶级人工智能人才中占比47%,美国为18%,而印度仅为5%。许多印度人才最终迁移到美国,印度缺乏支持深度基础研究的环境和紧迫性。20年前,“印度是下一个中国”的观点流行一时,但如今中国通过技术提升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主导地位,包括电动汽车、高速列车以及人工智能。
印度政府推出了“印度人工智能使命”项目,旨在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并开发基础设施。该项目拨款超过1030亿卢比(约合86.7亿元人民币),资金将在五年内到位。印度还启动了一个拥有超过1.8万个GPU的公共计算设施,对初创公司、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开放。联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长阿什维尼·维什瑙宣布,将在未来10个月内开发出符合本土语言和文化特色的大语言模型,目前基础框架已经完成。
印度媒体总结了该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四个优势:繁荣的产业生态、强有力的政府和行业支持、庞大的数据来源以及人才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印度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
尽管如此,印度的人工智能行业仍面临挑战。研发生态系统仍需发展,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和学术论文数量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在美国工作。印度在研发方面的投资也不够,仅将GDP的0.64%用于研究,远低于中国的2.41%和美国的3.47%。此外,美国对印度实施了先进GPU进口限制,印度还需解决研究人员薪酬不足以及社会偏见等文化问题。
印度在软件外包服务方面具有竞争力,这为其AI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然而,互联网普及率和通信基础设施仍有待提高,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不足影响了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模型训练。印度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且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