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试管、艰难怀上宝宝,却因司机违规驾驶而流产。这起事件涉及司机、租车公司和网约车平台的责任划分问题。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
2022年1月,吴女士在某网约车平台打车前往医院产检。由于司机违规变更车道,发生车祸,导致吴女士受伤。虽然事故未直接伤及胎儿,但吴女士多处伤口出血,最终不得不进行流产手术。康复后,吴女士将司机、租车公司和网约车平台诉至法院,并申请追加事故车辆的承保公司为被告。她要求赔偿医疗费、营养费、精神损害赔偿等,由两家保险公司在交强险无责险范围内作出赔偿,不足部分由司机、租车公司和网约车平台共同承担。
司机未对案件进行答辩。租车公司辩称,公司是肇事车辆的所有人,但此次事故与公司无关,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网约车平台则表示,平台与司机之间是合作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上海浦东法院审理认为,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原告通过网约车平台预定了网约车服务,双方之间形成公路旅客运输合同关系。因此,保险公司、租车公司和司机并非合同相对方,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网约车平台作为运输经营方,负有保障乘客人身安全的法定义务。根据上海《网约车管理若干规定》,网约车运营服务中发生安全事故,平台应当对乘客的损失承担先行赔付责任。法院判定网约车平台承担全部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