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将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关于“急急如律令”等台词如何翻译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急急如律令”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代公文用语。当时,“如律令”或“急急如律令”常被用在公文结尾,传达出“立即执行命令,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的严肃指令。此后千百年间,随着道教文化的传播,“急急如律令”逐渐广为人知。
在之前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外上映版本中,“急急如律令”被直译为“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意为“快速听令”。虽然意思贴切,但未能充分体现命令性和咒语的神秘感。有网友提出将“急急如律令”翻译为“fast fast biu biu”,既有趣味性又有节奏感。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翻译虽能让国人会心一笑,却可能让海外观众难以理解。还有人建议直接音译为“Ji Ji Ru Lyv Ling”,类似于《狮子王》中的“Hakuna Matata”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Avada Kedavra”。
这些讨论各有道理,但在决定具体译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整部作品的翻译情况,注重比例和平衡。无论是“急急如律令”还是“阿瓦达索命”咒,都是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的“文化负载词”,蕴含着源语言中的深厚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宗教、哲学等丰富元素。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一定的理解门槛。
翻译时,如果将所有文化负载词都转化为人人可懂的“大白话”,虽然降低了理解难度,却容易消解作品的文化特色。而全然使用直译、音译等方式,忽略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会让海外受众感到困惑。中国文化具有典型的高语境特征,内隐且含蓄,包含各类暗码信息。当高语境文化产品向低语境地区传播时,如果不进行创造性转化,可能会遇到“无法被解码”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