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2020年的研究显示,有16.4%的人群肥胖,34.3%的人群超重。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65.3%,甚至更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专门讨论了体重管理问题,科学减重成为热议话题。许多人对于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减肥、为什么有些人“喝凉水都胖”、减肥药能否一劳永逸以及什么才是科学靠谱的减肥方式等问题感到困惑。中日友好医院的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节食是许多人的减肥选择,一些人试图通过禁食、不吃主食或一天只吃一顿饭来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然而,反复多次节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形成“易胖体质”。这种情况下,即使吃同样的食物,身体合成脂肪的效率也会更高,反而可能导致越减越肥。
关于局部减肥的问题,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江山指出,“练哪儿瘦哪儿”是一个伪命题。脂肪的减少是全身性的,而不是某个特定部位。例如,想要瘦腰不能只依赖局部锻炼,而是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减少整体脂肪含量。
减重药物被部分人视为“减肥神器”,但并没有所谓的“减肥神药”。近十年来,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目前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的减重治疗。应用这些药物时需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使用,并定期随访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达到长期健康体重维持仍需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上班族而言,加班、熬夜和不规律饮食使得体重管理变得困难。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马骁建议,减重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做起。饮食上,可以增加蔬菜和谷物的摄入,用小餐具减少主食摄入量,注意吃饭速度和顺序。运动方面,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锻炼,如步行或骑车上下班。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控制食欲,同时也要调整心理状态,缓解压力,避免过度饮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