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亚洲金融市场经历了“黑色星期一”。日经225指数开盘暴跌超过1400点,最终收盘下跌1502.77点,跌幅4.05%,报35617.56点,创下自去年9月30日以来的最大跌幅。目前该指数从12月高点下跌已经超过10%,进入回调区间。
韩国综合指数KOSPI同步重挫近3%,收于2481.12点,创2月28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半导体和汽车板块受到严重冲击。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收跌1.74%,报7843.40点。A股三大指数弱势震荡,沪指跌0.46%,深证成指跌0.97%,创业板指跌1.15%。MSCI亚洲新兴市场指数一度跌超2%,创五周新低。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美国即将于4月2日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叠加美股暴跌、地缘政治风险升级等多重利空因素,投资者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现货黄金首次触及每盎司3100美元,刷新历史新高。
周一,包括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尼在内的多个亚洲市场因开斋节假期休市。上午开盘仅一小时,日本股市成为风暴中心。日经225指数暴跌超过1500点,最大跌幅达4.2%,创2024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东证指数同步下挫1.2%。尽管日本2月工业生产环比增长2.5%,创一年来最快增速,但零售销售额仅增1.4%,暴露出内需疲软隐患。百达资产管理策略主管Jumpei Tanaka指出,供应链中断风险与美股期货走弱形成共振,日本市场抛压短期内难以缓解。
韩国股市同样惨烈,韩国综合指数收跌3%。三星电子跌3.9%、SK海力士跌4.3%、现代汽车跌3%。随着韩国时隔17个月重启卖空,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成为空头狙击目标。投行分析显示,此类股票在卖空禁令前已积累大量空单,政策松绑后引发连锁反应。
2023年11月,韩国因市场公平性问题及打击“无券卖空”行为,实施了最近一次卖空禁令。禁令生效后,股市短暂反弹27%,但2024年7月后再次陷入低迷,Kospi指数年内跌幅达5.34%,估值远低于全球新兴市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