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改委近日发布《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五大方面27条措施,细化为157项重点任务和25项拟出台政策。今年北京将以博物馆、体育馆为切入点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文体设施运营模式,实施一批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标志性工程,安排不低于6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科技创新,探索推广在华永久居留计分评估机制,力争推动1-2家外资研究型医院在京落地,完成1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
2023年7月,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近两年来,首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2024年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已达77家,5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左右。投资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9000亿元,服务消费增速6.5%。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2024年平均每天新注册科技型企业达到289家,116家企业入围全国科创企业500强,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在3.6万亿元以上。
2025年是《行动方案》的收官之年,《工作要点》提出了157项重点任务,集中在解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聚焦改革突破、聚焦效能释放三大领域。例如,促消费与惠民生相结合,鼓励具备开放条件的历史文化场所活化利用、优化商业空间举办活动管理、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红毯效应”、打造工业旅游特色品牌等。推进京津冀三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流程协同一致,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年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