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放大器,能使数据传输速度超过现有光纤10倍。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流媒体服务的普及以及智能设备的激增,预计到2030年,数据流量将翻一番。快速增长的数据流量对通信系统容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互联网和电信等数据密集型服务依赖光通信系统,利用光纤通过激光脉冲长距离传输信息。
为确保信息高质量传输且不被噪声淹没,光放大器至关重要。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容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大器的带宽。当前光通信用放大器的带宽约为30纳米,而新型放大器的带宽达到300纳米,使其每秒传输的数据量是现有系统的10倍。
这款新型放大器由氮化硅制成,拥有几个小的螺旋形互连波导,这些波导能以最小损耗有效引导光。结合材料特性和几何设计,新型放大器不仅将带宽增加了10倍,还能更有效地降噪,放大用于太空通信等领域非常微弱的信号。此外,它还实现了小型化,可以置于几厘米大小的芯片上。
研究证明,新型放大器能在1400—1700纳米的光谱范围内工作。由于其带宽宽,通过修改波导设计,该放大器也能放大可见光(波长介于400—700纳米)和红外光(波长介于2000—4000纳米)等波长范围的信号。
研究团队指出,这种新型放大器为激光系统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解决方案,使其能在各种波长下工作,同时兼具成本效益、紧凑性和节能性。基于这种放大器的激光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诊断和治疗、成像、全息术、光谱学、显微镜,以及材料和组件表征等多个领域。
作为光通信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光放大器极大地推动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构建现代通信网络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海量信息传输和处理成为新的技术潮流,这也对光纤通信技术提出了新挑战。为了适应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光放大器正朝着宽带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以助力愈发宽广的“信息航道”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