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投资者关心的一个热点是格力电器如何推进管理层的年轻化。董明珠回应称,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她还表示,“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并称“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作为明星企业的“掌门人”,董明珠的言论向来受到舆论关注。她的这些关于选人用人标准的言论在舆论场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坦白讲,董明珠关于人才培养的观点并没有问题。企业重视人才思想的年轻化、创新能力和责任心,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普遍共识。
然而,“绝不用海归派”和“海归派里有间谍”的言论却毫无道理可言。这样的言论不仅没有根据,反而将海归群体置于某种情绪的对立面,有“一棒子打死所有海归派”的倾向。这种脱离现实的“海归原罪论”与明星企业家应有的广阔视野和格局并不匹配。现实中,这样的言论从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家口中说出,会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事实上,这并非董明珠首次发表类似言论。此前她在《南风窗》的一篇视频报道中也表示,格力的研发人才全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校,而不是海归派。不过当时她还比较克制,称“我并不是否定海归派不好”。此次她毫不掩饰地对海归派发表强烈意见,背后原因不明。
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有权根据自身定位和业务需求制定人才策略,这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体现。但企业有自身的选人用人标准与企业家发表“污名化言论”是两码事。企业家可以大谈特谈自身关于企业用人的观点,但对于那些突破常识和公众认知下限的言论,还是克制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