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林更新事业心 

[快讯]最高法:“盗链”侵犯著作权 明确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界定

   2025-04-25 00:26:28 互联网101
核心提示:最高法明确了“盗链”行为属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一系列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

最高法明确了“盗链”行为属于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一系列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

案例显示,从2017年底到2023年1月期间,被告人张某、孙某等人以营利为目的,开发并运营了多款影视作品聚合应用程序。他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下载热门视听作品视频文件后上传至租用的云存储服务器,并购买第三方技术解析服务,通过这些应用程序向公众提供视听作品的播放和下载服务。通过这项技术解析服务,用户无需跳转到相关著作权人的网络平台,即可直接从涉案的应用程序上获取视听作品。张某、孙某等人通过在这些应用程序内发布收费广告以及收取广告推广费的方式获利,共传播了超过7.2万部视听作品。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张某、孙某犯有侵犯著作权罪,并向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孙某的行为使视听作品直接出现在涉案应用程序上,属于作品“提供”行为,且公众可以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通过这些应用程序获得视听作品并进行播放或下载,这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符合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行为。因此,张某、孙某因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明确为实行行为之一,与“复制发行”并列区分。最高法指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侵害的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如果行为人未经许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内容,使得公众可以在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录音录像制品或表演,则应视为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所指的“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像“盗链”这样的技术手段能够绕过上传环节让公众获得作品,给社会带来了较大危害。本案对“盗链”行为性质的认定有助于准确界定此类深度链接行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裹足不进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裹足不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cn.gzbj58.com/news/177385.html

反对 0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裹足不进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1991659015@qq.com 客服QQ:199165901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99165901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