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有人提前预订酒店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据报道,有游客在2月份通过旅游平台预订了一家快捷酒店,但4月21日收到平台电话告知酒店无法接待,重新预订时发现价格涨到了500多元/晚,是原来价格的四倍。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珠海市某酒店。该酒店在客房订单生效后,以“五一”假期客房涨价为由要求消费者补差额。最终,该酒店因违反《价格法》被珠海市香洲区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这类事件每到长假前都会频繁出现。订单生效意味着消费者和商家达成有效合约,消费者的权益应受法律保护。然而,一些商家单方面毁约或要求补差额,打乱了消费者的出游安排,导致他们不得不支付更高费用,甚至面临无房可订的困境。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破坏了经营诚信。
理论上,住宿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单方面毁约只会自砸招牌。但在“五一”这样的消费旺季,许多酒店并不担心订单不足,因此会提前接受预定以确保收益,同时在假期临近时毁约提价,试图获得更多利润。这表明市场自发的竞争约束机制暂时失效。
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除了消费者较真外,还需要更有力的市场监管,让商家的毁约成本显著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提升文旅服务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何在酒店毁约、临时涨价等问题上为消费者撑腰,成为检验一个地方文旅消费环境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今年“五一”前夕,不少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提醒告诫函,要求住宿业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严禁在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价。这是一个积极的监管措施。但仅仅这样还不够,监管部门还需重视每一位消费者的投诉反馈,对恶意毁约、擅自提价的行为坚决“零容忍”,依法加大惩治力度,让违背契约、无视法律的经营者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