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暖风带来了五一假期的消息。在享受诗与远方的同时,也别忘了为假期后的状态切换做好准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此提供了“假期模式切换指南”,帮助大家轻松告别假期综合征,让身心更加舒展从容。
假期综合征是指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心理状态。这可能由于过度疲劳、放松或暴饮暴食引起身体不适,尤其是眼睛和消化系统的问题。同时,心理上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设置闹钟,及时调整作息。无论假期多么放松,返校后都应尽快恢复之前的作息时间,尽量做到早睡早起。睡前可以做一些放松活动,如洗热水澡、泡脚或喝热牛奶等,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减少吸烟、饮酒和咖啡摄入。
通过呼吸放松来沉静身心。用鼻子慢慢吸气,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进行腹式呼吸。深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片刻,然后缓缓从鼻腔或口腔呼气,直到空气完全排出体外。重复这个过程约十次,保持身体放松。
健康使用手机,避免过多额外刺激。利用健康使用手机应用,设定使用时间限制。上课前将手机调至静音并放在看不见的地方。使用电脑学习时,可将电脑、微信和QQ提醒设为静音,并将窗口缩小到后台,避免图标闪动造成干扰。
运用科学方法提高信息加工效率。采用感官同用策略,让身体各个部位协同工作,例如边听边写。采取深度加工策略,在阅读书籍或资料时做笔记,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及时记录思考的问题和想法。
面对假期综合征,无需强烈对抗,而是尝试与之共生。就像春天树木抽新芽一样,给自己一个复苏缓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