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3月,在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增持49亿美元,持仓11308亿美元,继续稳坐第一;英国增持290亿美元,持仓7793亿美元,从第三跃居第二;中国减持189亿美元,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成为第三大债主。这是今年以来中国首次减持美债。自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且整体处于减持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减持1732亿、508亿和573亿美元。
中国减持美债并非一时冲动,背后有深层次原因。美国债务问题严重,联邦债务总额在2025年4月已达36.2万亿美元,占GDP的123%,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债务依靠“借新还旧”模式,2025财年到期债务达9.3万亿美元,占总债务三分之一,利息支出压力不断增大,预计2025年利息支出将增至9520亿美元。美国国内政策失误导致通胀预期飙升至4.3%,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67.8,经济滞胀风险增加。2025年4月,美国股债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三大股指创下五年最大单日跌幅,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三天内飙升40基点,美元指数年内累跌超过10%。在这种形势下,美债信用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减持美债有助于中国降低美元资产风险敞口,规避潜在金融风险。
此外,中国减持美债也是构建新储备体系的重要一步。2024年央行黄金储备增加182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交易额突破120万亿元,表明中国正积极构建“黄金 + 本币 + 多元化资产”的新储备体系。减持美债为完善这一体系提供更多资源和空间,增强国家金融稳定性和自主性。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涉及商品规模达4500亿美元。中国减持美债不仅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有力回应,通过影响美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增加美国财政部融资成本,也在贸易博弈中增加筹码,展现出中国在经济领域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和能力,不再过度依赖美元资产,而是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应对外部经济压力。
中国减持美债是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和政治形势下做出的战略决策,对中国意义重大,既能规避金融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又能维护经济主权,并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