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一纸公告让算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宣布,海光信息将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同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海光信息是国产CPU/DCU芯片研发商,市值3164亿;中科曙光则是高端计算机整机制造商和云服务商,市值905亿。两家公司合并后,市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一个算力航母的诞生,中国AI领域迎来了新的旗舰。
在当前AI浪潮中,算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的合并不仅意味着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更代表了中国算力国家队向全球算力格局发起冲击的决心。此外,在一级市场上,海光信息的崛起背后有一笔重要的国资投资:成都国资在此项目上浮盈超过500亿,成为地方产投的一个成功案例。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同出一派。中科曙光背靠中科院,由李国杰院士于1990年创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科曙光成为中国算力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2014年,中科曙光登陆主板上市。同年,海光信息正式成立,由中科曙光、天津海泰科技等公司联合设立。从诞生之初起,中科曙光就是海光信息的最大股东。2016年,海光信息与AMD合作,获得x86架构CPU研发能力。2018年,海光信息推出首款CPU“海光一号”,并实现量产。2022年8月,海光信息登陆科创板,市值迅速增长至超过3000亿。目前,海光信息正积极填补AI算力缺口。
管理团队方面,最初掌舵海光信息的是唐志敏,但他在2020年离开后,孟宪棠和沙超群分别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家公司无论是在历史渊源、股权架构还是管理团队上都紧密相连。合并后,中科曙光负责服务器、存储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海光信息则专注于CPU/DCU高端国产芯片的研发,形成了完整的算力产业链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国资在海光信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2016年,成都高投集团就作为初始投资人向海光信息投资4亿元。随后,成都国资通过两次减持收回成本,并在海光信息上市前持股19.53%。随着海光信息股价上涨,成都国资持有的股份市值已高达537亿元,浮盈超过500亿。成都还为海光信息提供了孵化空间和大额资金贷款,帮助其成长为当地集成电路赛道的重要企业。这次合并不仅带来了巨额回报,还推动了当地产业生态的发展,使成都成为海光信息崛起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