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主汛期,“七下八上”这个词会被反复提及。这个术语指的是华北和东北地区7月至8月的主汛期,特别是7月16日至8月15日这段时间。此时,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频繁交汇,加上台风登陆后深入内陆的影响,容易形成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降雨过程。北方地区降雨量占全年的60%至70%,部分地区单日降雨量甚至能突破历史极值,常引发洪涝灾害,如城市内涝、河流堤坝险情等,需要重点防范。
“七下八上”不仅是气候规律的总结,更是大自然给人们的防汛“时间表”。在此期间,公众需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在暴雨时段前往山区、河道等容易涨水的危险区域;遇到城市内涝时,远离低洼地带和地下空间,确保人身安全。
洪水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机制。根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依据预报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洪水灾害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水利部洪水防御应急响应级别从低到高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级别。
Ⅳ级响应针对较强汛情,如预报流域性小洪水、较大山洪灾害、大江大河支流发生超警洪水,或中小型水库出现险情等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适用于更严重汛情,包括预报流域性中洪水、重大山洪灾害、大江大河干流发生超警洪水,大中型水库出现严重险情等场景。当面临流域性大洪水、大江大河支流堤防决口、中型水库垮坝风险,或发生特别重大山洪灾害时,启动Ⅱ级响应。而最严重的Ⅰ级响应则在预报流域性特大洪水、大江大河重要堤防决口、大型水库垮坝风险等极端情况下启动。
响应启动后,水利部通过预警发布、巡查抢险等措施来防御洪水。汛期,公众要关注官方预警,避免前往洪水淹没高风险区,危险区居民应配合转移安置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