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超”城市联赛的崛起,正在为中国足球注入一股别样的新鲜血液。就在不少球迷还在为中超球场看台上的空座而叹息时,江南大地上却燃起了另一番绿茵热潮。近期一组数据显示,中超2024赛季第13轮的场均观众只有13721人,极端低谷甚至跌到区区5269人,让老牌顶级联赛的威严蒙上一层阴影。而与此同时,只是省域业余性质的江苏“苏超”城市联赛,却屡次创下火热氛围,不但球场外人声鼎沸,喊声震天,直播数据同样令人咋舌。大量本地球迷在朋友圈刷屏晒图,互联网话题讨论升温,这些足迹都难以忽视。
回头来看,中超遇冷有其客观根源。首先,运营成本巨大带来了高昂票价,许多家庭型球迷因此止步,无法像从前一样,把观赛当作周末休闲的第一选择。其次,中超某些场次实力悬殊、剧情单调,比赛缺乏反转与悬念,观众很难被点燃。许多媒体评论认为,“豪门效应”和资本驱动让比赛失去了草根共鸣,这样的赛事纵然有电视转播,终归难以激发广泛共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苏“苏超”联赛蓬勃的街头烟火气。联赛的参赛队伍几乎全部来自江苏本地,不论是无锡、苏州等大城市,还是盐城、连云港这些次级区域,都能见到熟悉名字出现在赛程表上。这种区域性归属感天然拉近了球迷的心理距离。厂矿学校自组球队跃跃欲试,赛事主办方常态化与社区合作,赞助商积极跟进,不仅降低了观赛门槛,还传递出全民参与的温度。不少业内专家分析,足球要生根发芽,必须连接基层。正如德国、日本等足球强国的发展路径,“草根联赛”蓬勃发展才能铺设金字塔的宽阔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