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一场关于《年轮》原唱身份的争议在音乐圈掀起轩然大波。千万粉丝网红旺仔小乔在直播中坚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并公开表示“认定的事绝不改”。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全网热议。随后网友发现,QQ音乐平台悄然移除了张碧晨版本《年轮》的“原唱”标识,仅标注为“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仍保留“原唱”标签。这一变动被舆论解读为“张碧晨原唱身份被取消”。
事件发酵后,业内掀起了对音乐版权的深度讨论。据考证,《年轮》作为2015年《花千骨》原声带作品,词曲版权明确归属汪苏泷所有。汪苏泷本人曾在脱口秀节目中幽默回应:“《年轮》这首歌词曲都是我的,这么说吧,除了张碧晨不是我的,其他都是我的!”专业人士指出,该曲本质上属于“双原唱”模式,剧方当年为营销效果采取错开发行策略,张碧晨演唱插曲版,汪苏泷则负责OST正式版。
在舆情压力下,QQ音乐迅速恢复了张碧晨版本的“原唱”标识,而网易云等平台始终标注“双原唱:张碧晨/汪苏泷”。这场风波暴露出音乐产业长期存在的版权认知混乱问题。网红旺仔小乔不仅此次引发争议,其过往还曾有翻唱《恋爱告急》未标注原唱鞠婧祎的前科。知识产权专家痛斥此类行为是“新时代文化抢劫”,强调《著作权法》对创作者权益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张碧晨粉丝群体在此事件中展现出克制态度,明确表示从未否认汪苏泷的创作权,仅反对极端言论。这场由网红片面言论引发的争议,最终促使大众重新审视音乐版权的重要性,也让行业意识到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版权标识体系。当艺术创作沦为流量博弈的筹码时,或许我们都该记住:蒙得住脸,蒙不住专业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