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北京市郊铁路S2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所有列车因暴雨停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提醒市民非必要不外出,企事业单位除保障城市运行、民生服务外,非必要不要求员工到岗上班。这是自2005年北京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第三次发布红色暴雨预警信号。
自7月以来,北方地区刚从高温预警中缓和过来,便遭遇强降雨。据中国天气网报道,7月23日以来,西北地区东部至华北、东北一带出现强降雨过程,且雨带位置较为稳定、累计雨量大。北京、河北等地还遭遇极端强降雨,夜雨特征明显。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等地3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从0.05米到3.48米,其中河北阜平降水量突破单日历史极值。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面对气象灾害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加严重,预防及构建更贴近复杂天气的应对系统迫在眉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指出,本轮暴雨具有“点强、面广”的特点。与此前影响较大的京津冀大暴雨相比,这次的暴雨在小范围区域更加集中,雨势很强,如石家庄北部、保定西部等地累计降水量突破400毫米,北京的怀柔、密云等地也降了特大暴雨,对区域洪涝防范造成了挑战。
6月份时华北地区先是高温,现在又暴雨,这确实是极端天气的一种表征。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北抬时间明显偏早,较往年提前了十几天,影响到了华北,甚至东北,造成长江流域6-7月的“梅雨”时节提前结束。另一方面,全球平均气温多年来持续升高,从2022年到现在,出现了加速上升态势。今年的数据还未完全出炉,但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仍在高位运行。
频发的极端天气对公共设施及防范措施带来很大考验。以往的经验判断可能面临挑战,如40度的高温、极端暴雨等成为频发事件。如果强暴雨发生在城市,会带来内涝等灾害;如果在山区村镇,会带来山洪、地质灾害等问题。山区村镇抵御洪涝的应急设施偏弱,山洪又来得迅猛,后果会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