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善,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得到了明显控制。
以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曾高达10%。另外,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这两种经消化道传染的肝病,曾在我国有过区域性的大流行。丙型肝炎这种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肝脏疾病,在我国也非常多见。乙肝病毒不仅会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容易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少部分转变为肝癌患者。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人谈“乙肝”色变,甚至会影响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就业和生活。但经过不懈努力,那个提到肝炎人人自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虽然还没有针对乙型肝炎的根治性药物,但疫苗防疫是个有效的突破口。2001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范围,新生儿出生当天就可以免费接种,这使得新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大大减少。到今天我国人群整体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下降到6%,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此外,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甲肝疫苗、戊肝疫苗的上市,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病也被有效控制。对于丙型肝炎来说,虽然还没有研究出相应的疫苗,但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丙肝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服药三个月就可以让丙肝患者得到痊愈,所以丙型肝炎也不再是一个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