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通信领域的一些“恶性竞争”简单归咎于“携号转网”的刺激,可能是模糊了真正的焦点。中国移动近日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在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杨杰关于携号转网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表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大流量数据卡、低价数据卡在网上销售很多,携号转网本来是为了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现在反而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不合规、不正当竞争在携号转网上屡见不鲜。
携号转网是2019年底开始正式实施的一项通信服务政策,旨在通过允许用户在不更换号码的情况下更换运营商,以激活市场竞争,为用户提供更多通信服务选择权。经过五年多的施行,携号转网是否已经演变为恶性竞争的手段还需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吸引用户携号转网而采用低价策略。更有甚者,还有的运营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柜台等渠道以精巧的话术、“天花乱坠”的承诺和“诱人”的赠品主动引导用户携号转网,甚至还会在携转办理现场频繁上演争抢客户的“谍战”戏码,将“我要转”变成“要你转”。
因此,很早以前就有声音提醒要警惕携号转网的“异化”。如果只是一味地靠“价格战”来吸引用户转网,或是利用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方式来挖竞争对手“墙脚”,这将偏离携号转网的初衷,也容易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内耗。但另一方面,携号转网是不是真的成了恶性竞争的手段,需要听听消费者的声音,而不能只看运营商的一面之辞。在运营商对用户的争夺进入存量化阶段的大背景下,通信行业的竞争变得更激烈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更充分的竞争下,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资费水平更趋合理化也是实施携号转网的内在目的之一,更是消费者所乐于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