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广东湛江一位网友发布视频称,一群人在房东的带领下,凌晨上门给独自在家的两个孩子抽血,此事引发广泛关注。当地街道办人员解释,因突发基孔肯雅热情况需排查,多次尝试联系家长未果后,才采取了直接上门抽血的措施。当事家长表示,抽血几日后孩子仍有头晕等不适症状。街道办人员称已联系儿科医生上门并与家长沟通。目前霞山区卫健局已介入调查。
基孔肯雅热作为蚊传病毒性传染病,快速排查确有必要。然而,在此事件中,地方工作人员凌晨上门给家长不在身边的孩子抽血的做法引发了社会敏感神经的关注。家是个人安全感与隐私的最后庇护所,深夜时分在监护人缺席的情况下进入未成年人居所,这一行为本身是否合法值得质疑。即便出于防疫目的,这种未获得家长知情同意且未考虑儿童心理承受能力的操作也应谨慎对待。
有观点认为,这种操作是防疫下的无奈之举。但防疫手段的紧迫性必须根据疫情的风险等级来界定,不能简单以防疫为由豁免对手段合法性的考量。当地工作人员强调此次操作的紧迫性,但理由并不充分。此外,这种超出常规的做法还可能放大社会恐慌。
值得注意的是,街道办工作人员提到,3日晚上门时孩子曾称近日有发烧,工作人员联系家长沟通抽血事宜但未得到配合,因此联系民警联合上门工作。然而,其他媒体的报道中,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因“打了很多电话但未能接通”才上门。如果仅因为电话未打通就定性为“不配合”,进而强调凌晨上门抽血的“无奈”,这样的逻辑存在明显瑕疵,并可能构成对当事人的“污名化”。
这起事件中的操作至少面临双重合规性拷问:一是深夜上门防疫是否必要;二是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抽血是否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要求。《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未成年人事务应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要求尊重其身心发展特点。新闻中的两个孩子在深夜被陌生人惊醒的惊恐,对抽血操作本身的恐惧,以及家长缺席时的不安,这些都可能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此事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不仅在于它可能激发了人们对权力不受约束的本能警惕,更在于它让人们联想到之前的一些教训是否未能被充分汲取,反倒是“防疫压倒一切”的极端逻辑再度反弹。面对社会的疑问,相关方面有必要对当地疫情风险等级、该做法的合规性以及孩子目前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是否与抽血相关等给出公正的调查和回应,并做好必要的权利救济。儿童权益、程序正义、家庭权利等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应得到足够的保障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