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质疑校服质量被非法拘留7天,最终获得法院赔偿! 公民监督的沉重代价。甘肃庆阳36岁男子邓建国因质疑儿子校服质量问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引发关注,最终被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7天。经行政诉讼二审,法院认定警方处罚程序违法、事实证据不足,撤销原处罚并判令赔偿国家赔偿金3237.08元。虽然已经昭雪,但这一事件导致他的家庭四分五裂,不仅丢了工作还患病在身。
2023年11月29日,庆阳市宁县盘克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涵涵领到新校服。父亲邓建国发现春秋季校服标签标注“100%聚酯纤维”,但手感异常。经送检,实际成分为聚酯纤维94.9%、氨纶5.1%;夏季校服棉含量仅31.8%,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35%。多次向学校和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无果后,12月1日,邓建国通过抖音发布质疑视频,累计获得25.1万次播放。视频中,他手持检测报告质问:“这样的校服怎么敢给孩子穿?”
7日,宁县市场监管局出示第三方检测报告,确认甲醛未超标但承认成分标注不符。次日,邓建国发布第二条视频《时至今日,问题校服仍然未被召回》,点击量达10.2万次。8日,校服供应商兆春服装厂以“订单被取消造成100万元损失”为由报案。宁县公安局网安大队在未核实校服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于13日以“寻衅滋事”对邓建国行政拘留7日。
拘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2024年1月,妻子提出离婚,两个子女抚养权归女方;3月,邓建国被工作单位解除劳动合同;4月,被医院确诊抑郁症。案件背后反映出公民维权与行政机关执法规范之间的冲突,引发了社会对“网络言论边界”与“执法程序合法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