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凌晨,在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上,游戏科学公布了新作《黑神话:钟馗》。截至当日下午,该先导预告在国内视频平台已突破765万次播放,评论超5万,话题迅速登顶热搜。
“钟馗”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形象频繁出现在年画、戏曲和民间传说中——豹头环眼,铁面虬髯,执剑捉鬼,正气凛然。但真正了解其身世源流的人并不多。有人认为他是唐代应试落第、愤而自杀的才子;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被世代讲述的虚构人物。
目前流传最广的钟馗形象主要出自清代康熙年间刘璋的《斩鬼传》。书中将他设定为因相貌丑陋而遭拒、自杀而亡的唐朝进士,死后成为阴间判官,专司捉鬼。西安作为唐代国都,不仅是钟馗传说萌芽的文化土壤,更是其信仰形象成形的起点。据宋代沈括《补笔谈》记载,钟馗跃入国家正统叙事源于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个梦。梦中他遭遇小鬼扰殿,被一位自称“武举不捷之士”的钟馗所救。玄宗梦醒病愈后,诏画圣吴道子按梦中所见绘出第一张《钟馗捉鬼图》,并“批告天下”,令天下人于岁末张贴,驱邪纳福。这道来自长安宫廷的敕令,可视为钟馗信仰走向全民化的原点。
从历史地理上看,许多早期文献将钟馗认定为“终南进士”。终南山位于长安以南,被赋予无数仙侠传说与隐逸文化的山脉,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与精神象征,守卫着帝都,也滋养着神话。时至今日,西安及周边地区仍保留着中国最为浓厚的钟馗文化印记。在西安市周至县,钟馗信仰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钟馗的祖籍为周至终南镇,又传说其出生地为陕西户县甘河(现西安鄠邑区)。每年春节或端午,当地仍会举办挂钟馗像、跳钟馗舞的民俗活动,其形象深入肌理,已成为地方文化身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