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于8月28日发布,持续引发地产圈热议。该文件涉及多项与房地产行业和居民住房息息相关的措施,包括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以及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
对于存量住房,《意见》提出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这一政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明确了未来老旧住房更新改造的方向。浙江、上海、北京、湖北等地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探索和实践。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释称,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是指在政策扶持下,由业主作为实施主体,通过社区自治推动共同决策、自筹资金,公开引入开发建设单位,对原有老旧住房进行拆除,并在原土地上按原使用年限和建筑面积重新建设房屋,最终实现原业主回迁。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调动业主、政府和建设单位的积极性。
然而,当前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统一业主意见、资金筹措、居民权益保障等问题。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未来配套政策有望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企业代建、物业服务等业务机会将增加。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已开工1.98万个,其中河北、辽宁、重庆、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的开工率超过90%。
上海最大的原拆原建小区彭一小区的居民回搬已有两个月。从2019年5月改造意见征询启动到2025年6月底居民开始回搬,整个过程历时超过六年。居民们热情高涨,尽管租房补贴不足,但为了新房子他们愿意付出额外费用。彭一小区共有362户产权房,改造后厨卫独用,产权房增量约20平方米,增量费用由政府承担80%;租赁房则增加了独用厨卫与阳台,实际套内总增量可达14至17平方米。房东们对新房售价期待颇高,部分房源单价达到每平方米近六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