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河南老乡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家中出现了体型接近手指大小、会飞的大蟑螂。这种以往只在南方常见的“大块头”蟑螂引发了热议。这些不速之客很可能是美洲大蠊,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南方蟑螂”。根据《博物》杂志的介绍,美洲大蠊体长可达3到4厘米,比河南室内常见的德国小蠊要大得多。
早在1991年,河南省内就有记录显示存在美洲大蠊。当时省内蟑螂品种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过去,美洲大蠊在北方多见于小区垃圾堆、下水管道等室外环境,很少进入居民家中。
如今感觉美洲大蠊越来越常见,可能是因为发达的物流网络让它们有机会从南方来到北方。美洲大蠊的卵鞘像干瘪的豆荚,容易附着在快递纸箱或货运物品上,随物流传播。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北方冬季普遍供暖也为它们提供了生存条件。
不过,怕蟑螂的人们可以稍微松口气。专家指出,美洲大蠊需要高温湿热的环境才能生存,而北方冬季严寒和大多数家庭室内干燥的环境对它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目前,河南的天气虽潮湿但并不炎热。据省气象台预报,今明两天黄河以南地区将多阵雨天气,特别是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中西部、东部、东南部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局部还有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
昨夜到今晨的这场雨不仅带来了潮湿,也让许多天文爱好者错过了备受关注的月全食天象。由于我省大部分地区阴雨天气,厚厚的云层遮挡了视线,许多人与这场天象奇观擦肩而过。如果这次因为天气原因错过了,也不用太过遗憾。半年后的2026年3月3日,月全食将再次光临,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河南的朋友将有机会看到“带食月出”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