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法治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通过专项治理涉企执法、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等措施,法治持续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内生动力。
12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情况。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表示,“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法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前提。“十四五”期间,我国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绍,五年来,立法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多项法律,并修改了一系列相关法律。
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提供司法保障。“十四五”期间,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近1.9亿件。面对案件总量大、社会利益诉求多元的背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努力以高质量审判服务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人民法院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法治经济建设。适应重大战略实施,完善精准服务的司法政策措施,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
人民法院还通过破产审判发挥出清和挽救功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保护创新、规制滥权,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涉外和海事审判,高标准建设国际商事法庭,加强外商投资司法保护,依法维护“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
法治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司法部部长贺荣指出,司法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和行政执法监督,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