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姑娘扎根山东黄河滩区教书10年 用真心照亮未来!在菏泽市郓城县薛河口小学的晨曦里,井涵被孩子们如向日葵般簇拥着,欢声笑语在黄河滩区的风里荡漾。这温暖的画面是她用十年青春烙下的最美注脚——从内蒙古乌兰察布辽阔草原到山东郓城黄河滩区,这两千多公里行程,她用理想作舟,载着无数滩区孩子的命运驶向更宽广的海洋。
2015年夏,集宁师范学院毕业的井涵,在亲友的目光里执意向东而行。车轮碾过陌生土地,她来到了薛河口小学——这所建立在滩区深处、设施崭新却门庭冷落的学校。当夜,空荡宿舍里只有乡愁相伴,父母临别时不舍的泪眼与劝阻在她的心头萦绕。辗转难眠之际,未曾想,第二天讲台下那一片清澈眼眸与一声声稚嫩的“老师”瞬间点燃了她心中使命的火种“不能辜负每一双眼睛!”从此,吃住在校、以校为家成为了她的日常。
这份“逆行”并非心血来潮。在大学支教锡林郭勒盟的经历早已在井涵的心中埋下火种,五十岁教师被视作“年轻骨干”,退休教师返聘撑起课堂,留守儿童握着铅笔头追问“山外世界”……那些渴求的眼神让她笃信,“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既能实现人生理想,也能做些有意义的事。”
初接手的班级,班上40多个学生有半数科目不及格,为了让孩子们打好基础,井涵迎难而上,炼就“三大法宝”:树榜样、结师徒、一对一。更从滩区生活汲取智慧,独创“滩区生活教学法”——丈量爷爷家麦田学面积、计算镇上苹果价格明算理,枯燥公式被乡野烟火点化为生动智慧。班级成绩从全镇垫底跃至前列,百余名学生带着知识跃出滩区,叩开理想学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