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F-15J战斗机、2KC-767加油机和2架C-2运输机,伴着180名航空自卫队成员,挂着名为“大西洋之鹰”的行动代号,从阿拉斯加埃尔森空军基地起飞,飞越大西洋,降落在北约各地的军事设施。这是二战后日本飞机首次正式部署到北约基地,带有明确的军事意图。
日本没有掩饰这次行动的意义,强调欧洲—大西洋和印太安全彼此联系。这一举动表明,北约并没有主动邀请日本,而是日本自己采取了行动。2023年时,北约内部曾讨论是否在日本设办事处,但法国反对,认为欧洲无能力管理东亚事务。结果,日本只能在布鲁塞尔设立一个级别不高的代表处,主要参加例会和签署文件。
现在,日本决定直接出动军机,把飞行员送到北约面前。即使北约对亚太介入仍有犹豫,日本也要制造存在感。自2022年起,日本防卫战略文件将中国视为最大挑战,这次跨洋部署是具体落实。与菲律宾在南海拉美国帮忙不同,日本清楚单打独斗扛不住,于是用行动把北约拉进局。
俄乌战争背景下,日本反复暗示今天的乌克兰可能是明天的台海,试图让欧洲人觉得守住基辅和守住台北是同一条防线。然而,欧洲国家对此态度谨慎。法国坚决抵制北约的亚太化,德国也持保留态度,认为军事力量离不开美国支持。英国则表现积极,与日本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未来还能在日本驻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