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林更新事业心  机器人 

[快讯]激光雷达与纯视觉谁更胜一筹 强标下的技术路径之争

   2025-09-23 00:08:37 互联网77
核心提示: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中,激光雷达首次被纳入强标体系。这引发了市场对激光雷达与纯视觉两大技术路径的热议。长期以来,两大技术阵营在成本、安全和反应时间等方面存在争议

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稿中,激光雷达首次被纳入强标体系。这引发了市场对激光雷达与纯视觉两大技术路径的热议。

长期以来,两大技术阵营在成本、安全和反应时间等方面存在争议。随着今年智能化进程加速,国内车企及相关方在选择这两条路径时分歧更加明显。特斯拉、小鹏等厂商通过高算力芯片和高精度摄像头提升自动驾驶技术;而华为、速腾聚创等公司则坚持搭载激光雷达以提高安全冗余。

针对L2级别的辅助驾驶,两种技术路线都能满足强标要求,但在具体执行上有所区别。速腾聚创市场总监表示,此次L2强标不仅明确规定了激光雷达作为新型感知单元的要求,还从测试角度肯定了其在复杂光线环境下的积极作用。例如,在高快速路上识别路面褐色纸箱避免碰撞时,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难以在较远距离准确识别,而激光雷达可以有效规避这一局限。

有激光雷达从业者认为,激光雷达能够更快速地达到强标要求,完全抛弃激光雷达可能会增加车企其他领域的成本。而视觉方案从业者则认为,依靠迭代进化的AI模型、视觉感知和本地端高算力结合同样可以符合强标要求。他们指出,在夜间环境下,搭载激光雷达的车辆和纯视觉车辆识别能力相差不大。

关于安全性问题,特斯拉CEO马斯克提到,激光雷达可能导致传感器间的争用,降低驾驶安全性。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目前摄像头能力大幅提升,只要车端算力充足,视觉传感方案的响应速度可以比包含激光雷达的融合方案快数倍到10倍。小鹏汽车已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但仍然搭载了毫米波雷达等其他类型的雷达以提升安全冗余。

元戎启行CEO周光认为,短期来看,激光雷达对通用障碍物识别仍有重要作用,但长期来看,随着大模型技术发展,视觉将在感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监李文广提到,面对晴转雨、团雾等突发驾驶场景,辅助驾驶的能力不足,需要考虑一些能够在这些场景下发挥作用的传感器,如分布式雷达。

当前,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占据全球超90%的汽车激光雷达市场份额,但纯视觉所需的高算力芯片仍以英伟达等国外厂商为主,存在一定的“卡脖子”难题。因此,不少主机厂或Tier 1已开始布局研发高算力芯片。激光雷达价格也在不断下降,禾赛科技面向ADAS量产应用的远距激光雷达产品在大规模出货前提下,售价可能降至200美元。

根据佐思汽研发布的报告,L3以下的智能辅助驾驶车型销量超过66.7万辆,其中60%的车型都搭载了激光雷达。今年1至4月,激光雷达安装量超过48万颗,同比增幅超50%,自主品牌安装量超过28万颗。在未来,哪种技术路径能赢得更多厂商青睐还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裹足不进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裹足不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cn.gzbj58.com/news/192356.html

反对 0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裹足不进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1991659015@qq.com 客服QQ:199165901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991659015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