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看似沉寂的空军战力重塑正在波斯湾边悄然酝酿。当外界还在关注中东局势的表象时,伊朗议员佐赫列万德宣布,伊朗空军和防空系统正在迎来“历史性的重建”,并特别提到中国制造的红旗-9防空系统即将大批交付。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战机已抵达设拉子机场的消息。在经历了一场几乎“隐身”的冲突之后,伊朗究竟要如何卷土重来?又为何选择此时重塑国防?2025年6月的一场并不对称的冲突将伊朗空军的困境暴露无遗。面对以色列连续而精准的空袭,伊朗的战斗机几乎没有起飞的机会。在这场被动的较量之后,伊朗内部开始迅速酝酿一场深刻的军事重构。
最先浮出水面的是那批已抵达设拉子的米格-29。这批老牌战机虽非新型,却在短时间内被定义为“紧急采购”。选择米格-29可视为一种战略缓冲,至少在短期内为伊朗提供了基本的空中防御能力。设拉子机场的部署距离波斯湾不远,显然是为应对以色列方向的潜在威胁。
就在米格-29落地不到三个月,苏-35的消息也逐步明朗。作为俄罗斯现役的主力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苏-35的性能早已在叙利亚战场上展现过。它的到来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伊朗空军“现代化升级”的标志。比起米格-29的“止血”,苏-35更像是一剂“强心针”,预示着伊朗不再满足于维持现状,而是要主动构建一支具备战略纵深的空中力量。
与空军同步推进的是伊朗对防空系统的整体调整。2025年7月,关于中国向伊朗交付“红旗-9B”的消息在国际舆论中掀起不小波澜。彼时中国驻以色列使馆迅速做出回应,否认了相关传闻。仅仅两个月后,佐赫列万德的公开发言再次将“红旗-9”推上风口浪尖。此番讲话并未明确指出交付时间、数量或具体部署地点,但提到“大批量交付”“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等关键字眼,已足以引发外界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