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自己“一直站在以色列这边”的立场。这一表态不仅延续了他执政时期的亲以政策基调,也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中东战略考量以及特朗普个人政治利益的复杂交织。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美国两党对以政策呈现明显分野。共和党历来将以色列视为“中东民主堡垒”,小布什时期更将美以关系升级为“战略同盟”。特朗普的亲以政策具有鲜明个人特色:2017年他成为首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在任美国总统,2019年又单方面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这种打破国际共识的激进做法是对共和党传统亲以路线的“超规格兑现”。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期间组建了以女婿库什纳为核心的犹太裔顾问团队,库什纳家族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密切私交为特朗普政府塑造了“史上最亲以”的决策氛围。这种个人化政治网络的形成,使得特朗普的以色列政策既延续共和党传统,又带有强烈的“交易型外交”色彩。
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的表态具有显著选举算计。据统计,美国福音派基督徒约占总选民25%,其中81%在2020年支持特朗普。这个群体深信《圣经》中“上帝将迦南地赐予犹太人”的预言,将支持以色列视为宗教使命。特朗普团队精准捕捉这一心理,其任内将驻以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举动,被福音派视为“兑现圣经预言”。更深层的政治逻辑在于,特朗普需要巩固“美国优先”的意识形态同盟。以色列在保守派眼中象征着对抗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堡垒,这与特朗普的“反恐叙事”高度契合。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后,特朗普立即指责拜登政府“对哈马斯软弱”,这种对比式宣传意在强化其“最强硬保护者”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