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在2025年度演讲中,讲述了他与老友凡客陈年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演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之一。随后,陈年的直播间涌入大量网友,从抖音带货榜第20位迅速攀升至第2位。这位曾辉煌一时、后欠债十亿元又默默还清的创业者,在这一刻掩面哽咽。
雷军和陈年两位相识多年的老友,以一场跨行业的“中人突围”,诠释了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的主题。雷军的演讲非常成功,他通过讲述工程师奋斗的故事,将造芯、造车、手机高端化等艰深战略转化为充满人情味的内容。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小米从互联网公司向硬核科技企业转型的战略蓝图,也展现了深刻的企业身份变革。
雷军的年度演讲已成为科技界的现象级事件,强化了雷军个人IP与小米品牌的深度绑定。这种绑定是小米的一种战略选择。在媒体去中心化时代,传统广告模式式微,雷军敏锐地抓住这一变化,早在小米创业初期就开创了企业家IP化营销的先河。他亲自站台发布会,打造“雷布斯”人设,并利用网络梗增加品牌记忆点。他在各大社交平台拥有数千万粉丝,其发布会观看量常常超1亿人次,直接带动小米产品的关注度,为小米省去了巨额广告费。
在中国所有企业家中,雷军是最会营销的那个。他代言小米的品牌价值观,也一次次代言小米的产品;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也在接受雷军所代言的品牌价值观,形成品牌深度连接。这种深度绑定在年度演讲中达到巅峰,通过讲述个人低谷与成功故事,雷军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编织在一起,形成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共振。
然而,“雷军=小米”的认知虽然深入人心,但在小米业务日益复杂、风险多元化的当下,也显现出局限性。2025年,小米接连遭遇危机挑战,雷军也深陷舆情漩涡。例如,当小米SU7发生严重车祸事件后,公众首先期待的是雷军本人的表态。此外,雷军在宣传产品时也引发不少争议,如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盖风波以及169元的所谓“车规级纸巾盒”争议。另外,当小米开除违规违纪员工王腾时,舆论首先联想到雷军和王腾的关系,这使得雷军的个人形象承受巨大压力,也直接转化为品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