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道小学数学题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题目是:有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争议点在于列式应该是“3×8”还是“8×3”。据报道,一位小朋友写的是“3×8”,但被老师判错。老师解释说,乘法算式中应该先写下每份数,再写下份数。福建的一位数学名师则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写下算式时能够清楚每个数字的含义。有些家长对此表示不解,认为结果相同,顺序并不重要。
对于成年人来说,实用主义占主导地位,结果导向和效率优先使得“3×8”和“8×3”的区别变得不再重要。然而,让孩子们理解数字在问题中的含义同样重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会逐渐提高,他们最终能理解这些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求知欲和探索欲最旺盛的时期,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魅力远不止于简单的加减乘除。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热情。
如果在小学二年级就用单一标准否定孩子的解答,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挫败,并对数学学习产生误解。人们担心的是,这样的框架式教学是否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循规蹈矩。科学和创新需要发散思维、敢于突破和不拘一格,而数学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虽然数学学习需要严谨,但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可能不利于培养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数学学科强调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正确性,基于公理的逻辑体系。观察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猜想难题从出现到破解的过程可以发现,大部分人的思考都是跳跃的,只有当思考完成后,学者们才会将其转化为严谨的语言。因此,在面对列式中数字顺序的争议时,应尽量减少对青少年思维发散能力的限制,鼓励他们先爱上数学,再深入探索,享受数学带来的喜悦和惊奇。正如教材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回应所说:“如果学生将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位置写颠倒了,教师评价时也尽量宽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