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水硕水博堵在K签门外。10月1日起,中国K字签证将正式生效。持该签证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等方面得到更多便利。
这项专为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增设的签证类别,允许18—45岁STEM领域学士及以上人才5年内多次往返,单次停留最长180天,无需国内雇主担保,被外媒视为中国争夺全球科技人才的重要信号。政策出台恰逢美国收紧H-1B签证,形成鲜明对比,让世界明确感受到中国在科技人才竞争中的积极姿态。
种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中国正处于科技创新的“植树造林”期。K签证的初衷,就是架起一座便捷的“人才桥梁”,让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更容易走进中国,参与科研、交流、创业,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智慧与活力。
然而,就在政策承载着科技创新“筑巢引凤”期待的同时,国内网友的忧虑声也随之而起。
大家的担忧,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担心K签证落地会挤占本国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当前国内大学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此时放宽政策,大量引入海外人才,难免让人担心,是否会加剧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担心审核机制不透明,把关不严,使广招贤才变了味。K签证要求的“知名高校STEM学历”缺乏明确界定,而国外“水硕、水博”乱象早已不是秘密,学历造假、能力掺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大家担心的是,没有招来真正的人才,反而让没有真才实学的外国“混子”钻了空子,甚至可能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威胁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