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本质上是通过技术手段,反映出大众情绪中的微妙变化。最近,景德镇的“鸡排哥”突然走红,工作强度大幅提升。有网友表示,“鸡排哥”因过度劳累而失去了情绪价值。假日期间,景德镇天气炎热,游客有时需要排队几小时购买鸡排,“鸡排哥”对此表达了歉意。10月8日,他发布视频称将在10月9日休息一天,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后续的工作。
追溯发现,早在2022年2月,当地一名叫“欢妹子”的网友就发布了“鸡排哥”摆摊的视频,并预言他会爆火。视频下有多人点赞评论说“叔叔要成景德镇的小网红了”。在媒体对“欢妹子”的采访中,她提到三年前“鸡排哥”在学校附近摆摊就很受欢迎,当地的视频博主只要发他的视频,流量都会很高。除了鸡排质量好,还因为老板本人说话很搞笑,能够提供情绪价值。
货真价实,老板人活络、会说话,这些都是做好生意的诀窍。如今这些特点被概括为“情绪价值”,并在网络的助推下广为传播。从当红的“鸡排哥”到去年的“理发师晓华”,再到四年前的“拉面哥”,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中了流量彩票。但实际上,社交媒体的算法面前,人人都有机会被看见。那些勤劳积累的人、贴合人心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广大网友的青睐和算法的推荐。“鸡排哥”和“理发师晓华”打动人的正是他们的勤恳劳动、精湛手艺和用心服务。
近年来,人们经历了互联网、智能手机和AI的爆发式发展,这使得人们倾向于用技术解释现象,而忽略了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社会、人文和经济因素。有人觉得算法能“造神”,能随意捧红一个人,这是对技术的夸张想象。实际上,技术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平台算法是影响某个网红走红的因素之一,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因为算法源于网友的点赞、转发、评论等行为,可以说是网友的行为决定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