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智利发生的一起官司让不少老板感到震惊——公司错发330倍月薪,员工卷钱失联,经过三年的诉讼,居然是公司败诉,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2022年5月,智利CIAL食品公司的支付系统出现严重错误,给一位月薪3700元的办公室助理转账123万元人民币。起初,该员工主动报告错误并承诺退款,但三天后却递交辞职信,清空账户后彻底失联。
公司以“盗窃”罪名报警起诉,因为若定罪,员工可能面临最高540天的监禁。然而,经过三年的法律拉锯战,圣地亚哥法院最终判决员工无罪,甚至无需退还这笔巨款。
这一判决在网上引发热议。在中国类似的案件通常会以“不当得利”处理。例如,河南一名建筑工因公司重复发放1.6万元工资而被要求退还多余部分;新疆一名离职员工多拿了1.33万元,也被判全额返还。
智利法院如此判决的关键在于“责任划分”。法官认为,尽管员工行为存在问题,但公司在发现错误后没有及时冻结账户止损,因此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认定这属于“未经授权的收取”,不构成盗窃。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判决在智利或许合理,但在我国则完全不同。根据《民法典》第985条,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他人财产必须返还。天津曾有一案例,有人误将款项转给同名同姓的人,对方拒绝退还,法院依然判决全额返还,并需支付利息。
目前,CIAL公司表示将上诉,案件尚未结束。无论结果如何,这个案例提醒企业和个人:公司发薪时要仔细核对,遇到错误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普通人若收到意外之财,切勿贪心,否则可能会因不当得利而被迫返还。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大多都是陷阱,即便侥幸逃脱,法律迟早也会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