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本该是秋高气爽的季节,但今年我国南北方天气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北方多地持续暴雨,南方多地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38℃以上。
这个十月,北方的雨仿佛开通了“自动续费”套餐,不仅雨日多,而且下得认真。10月1日至9日,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共6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打破当地10月单日降雨纪录。以北京为例,持续了三天的秋雨总算告一段落。本轮降雨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雨势平缓;整个降雨过程超过70小时,全市平均降雨量大,是1951年以来10月上旬最大的一场雨,排在历史同期首位。
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10月10日至13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多降雨,江南大部则高温天气持续。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提示,此轮降雨过程虽然雨势总体较为平稳,但雨带移动较慢,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较大,需重点关注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以及对秋收秋种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10日至13日,降雨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及四川盆地等地部分地区。其中,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山西南部等地暴雨概率高,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但局地短时雨强较大。
多位专家分析指出,近期北方降水偏多的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稳定控制长江及江南地区。副高如同一个巨大的“暖气罩”,被其笼罩的南方地区晴热干旱。副高在南方“赖着不走”,就会形成一个“水汽传送带”,把海上的暖湿水汽源源不断输往北方,这些水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形成了持续的秋雨。因此,看似截然相反的南北方天气,实际上正是副高这枚“硬币”的两面。
进入秋季,副高本应向南撤离,但相较常年同期而言,其位置异常偏北,强度异常偏强。副高如此“顽固”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全球变暖让副高长期增强,影响范围逐渐北扩;另一方面,拉尼娜等现象改变了海水温度,进一步助推了副高的异常。与此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偏弱,未能形成有效阻挡,从而为副高的滞留敞开了方便之门。另外,活跃的台风也形成一道屏障,牵制了副高向南撤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