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弹划破边境的夜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武装力量在10月11日深夜爆发了近年来最激烈的边境冲突。这场持续48小时的军事对抗不仅造成双方数十人伤亡,更暴露出两国围绕杜兰德线的百年积怨与反恐博弈的深层矛盾。
根据俄罗斯卫星社与路透社的交叉信源,冲突始于10月9日巴基斯坦对阿富汗库纳尔省的空袭。巴方声称打击目标是藏匿在边境的“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成员,但阿方将此视为对其主权的侵犯。48小时后,阿富汗国防部在午夜时分发动代号为“报复行动”的军事打击,双方在6处边境点展开交火。现场画面显示,火炮与无人机成为主要作战装备,阿富汗哈立德·本·瓦利德军团重点攻击了楠格哈尔省和库纳尔省的巴军哨所。伤亡数据呈现明显差异:阿方宣布造成巴军12人死亡,而巴基斯坦Geo电视台则称击毙“数十名阿军”。这种数据鸿沟背后,是双方舆论战的真实写照。
巴基斯坦国防部将10月9日的空袭定义为“反恐必要行动”,强调2025年以来边境袭击已导致500余人死亡,包括311名士兵。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则坚持“领空捍卫”逻辑,其声明明确将报复行动与巴基斯坦“多次入侵领空”直接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对事件定性的根本分歧。巴总理夏巴兹谴责阿方“无端攻击”,而阿国防部则强调行动是“自卫反击”。这种表述差异凸显了边境冲突的罗生门特性——当主权主张与反恐需求碰撞,真相往往成为第一个牺牲品。
当前冲突的深层症结在于1893年英国划定的杜兰德线。这条2600公里的边界被历届阿富汗政府拒绝承认,而巴基斯坦则视其为合法国界。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南亚研究所负责人迈克尔·库格尔曼指出:“不承认边界+虚假信息=危机放大器”。现实矛盾更为复杂。边境部落的武装活动、难民流动与主权主张相互交织,形成难以解开的死结。巴基斯坦指责塔利班庇护巴塔成员,而阿方则反控巴方侵犯其领土完整。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任何边境摩擦都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